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

秦声之巅一任绝唱——怀念秦腔一代宗师任哲中先生之(二)

  阳光网-阳光报(记者 王梦颖)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任哲中是国家一级演员,曾任陕西省秦腔协会副主席,2006年,与魏长生、刘毓中等6人入选“秦腔名人堂”。他一生倾情于秦腔事业,创立了观众钟情痴爱的“任派”唱腔,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莫辨楮叶的舞台艺术形象,倾倒了大批酷爱秦腔艺术的戏迷,名播大西北。任哲中自幼酷爱唱戏。12岁入“晓钟社”学戏。他天资聪颖,颇有悟性,能吃苦,有韧性,又具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在范紫东、孙仁玉、封至模等名家的悉心教导和严格训练下,任哲中很快就掌握了秦腔演唱的基本功。18岁那年,就因扮演《周仁回府》中的周仁而轰动剧坛,一举成名,被誉为艺坛绝唱,有“活周仁”之称,成为上世纪四十年代秀出班行的名角。1954年,任哲中进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在这个秦腔界的著名艺术团体中,他的演艺才华得到了充分发挥,演技更加炉火纯青。特别是他创立的激情饱满、跌宕起伏、刚柔相济、韵味醇厚浓郁的“任派”唱腔,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秦腔戏迷。许多秦腔戏迷至今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任哲中在西大街的实验剧场连演《周仁回府》三个多月100余场,观众场场爆满。那真是一票难求!买不到票的戏迷,竟然痴痴地不知疲倦地站在剧场外面、通过大喇叭听完全场,末了还如饮醇醪地连呼“过瘾,过瘾”。平时,走在大街上,只要听到广播里播放任哲中的唱段,不少行人便会不由自主地驻足,个个凝神,仿佛受到孙悟空的定身法似地“定”在原地不动了,直到听完整个唱段才恢复常态。在当时,你去饭馆吃羊肉泡,如果恰好聊到任哲中,说他的唱腔如何如何好,那执刀的师傅会多切些羊肉给你;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年逾花甲的他每天仍然坚持和戏曲研究院的中青年演员一起练功,一丝不苟地踢腿、拔筋、吊嗓子、跑圆场,丝毫没有明星大腕的做派。对他的关门弟子胡屯胜更是言传身教,从声腔到动作进行“手把手”地教导,使得胡屯胜很快成为引人注目的名角。在几十年的演艺生涯中,每到除夕,他或是参演新年戏剧晚会,或是下乡慰问演出,却很少陪家人过年。在一次下乡演出途中,任哲中不慎骨折住进医院,戏迷成群结队地到医院探视,甘肃、新疆、边防哨所等地的戏迷连续不断地打电话询问他的病情,还有不少人发来慰问电。不唱戏的任哲中嗓子难受、坐立不安,于是,他常常在沟坡放牧时,高唱一阵秦腔,这样,他心里才会舒服点。得知这个不幸消息,西安的戏迷纷纷涌向任宅的灵堂祭奠,三秦大地的戏迷们连续不断地发来唁电;从任宅到环城南路,挨挨挤挤地排满了花圈、挽幛和挽联;长长的文艺路上,络绎不绝的吊唁人群致使交通多次堵塞;来自咸阳的五辆大车和100多人组成的牛拉鼓乐队震天的鼓乐响遏行云,展示着戏迷们的悲恸和崇敬;更多的秦腔名家、同道则不分昼夜地在任先生的灵前清唱自己的拿手唱段,倾泻他们的哀思和怀念;来自台湾70多岁的戏迷张公顺以及西安西大街米香亭老人彻夜为任先生守灵出殡那天,自发前去送别的市民和戏迷将宽阔的三兆路挤得严严实实,他们手执花圈、花篮组成了一条涌动的“河流”。从得知任先生去世的消息起,《陕西日报》连续几个月发表各界人士的纪念文章;《三秦都市报》更是以《誉满丝路十里亭,公推梨园至情;《声震三秦一曲周仁,竟成千古绝唱》为通栏标题,不间断地登载纪念秦腔大师任哲中的文章。一位秦腔演员去世,没有任何部门的动员和号召,而形成如此盛大规模的悼念活动,这在艺术界是少有的。他能悉心钻研角色的地位、身份、神态和内心世界,深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活灵活现地表现剧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让观众随着他的唱、念、做进入一个真切动人的场景,使观众与人物产生共鸣,形成台上台下浑然一体的氛围。据有关专家分析:任哲中的唱腔既继承了传统秦腔的激昂慷慨,又做到了刚柔兼顾;既有中路秦腔的传统唱法,有西府唱腔的特点,同时还吸收了山西梆子和河南豫剧的精华,尤其是在“生角”中融入了“旦角”的细腻、委婉、柔和、流畅的特点,奔放、宽阔、嘹亮、浑厚,韵味十足 。在《周仁回府》《法门寺》《激友》《软玉屏》《花亭相会》《血泪仇》《祝福》等100多出戏中,他运用深沉哀婉的鼻音、喉音、哭音,完美地塑造了进退维谷、忍辱负重的周仁;穷愁潦倒、失魂落魄的张仪;不忘旧情、自责自勉的高文举;诚实厚道、淳朴善良的贺老六;义愤填膺、决心杀敌的王东财这些人物的塑造,个个出神入化,活灵活现,至今无出其右者。他的唱腔音域变得更加宽阔而浑厚,那种略带沙音的声腔苍凉惆怅、婉转细腻、动人心魄、魅力无穷。有人以任哲中演过的代表性剧目撰写了一幅长联,以示对先生的怀念,也是对先生艺术成就的集中写照:早岁艰难学艺,几多辛酸凝聚血泪仇,看尽世态炎凉,演绝苏秦激友,纵怀祝福情,何来吃鱼乐,翘首春秋配时,软玉屏写就翰墨缘,宁可舍生取义抱妆盒,魂牵梦绕意在香山还愿,壮秦腔声威,续梨园新篇,荣戴紫金冠;晚年磨砺精粹,一腔热忱攀登骆驼岭,饱尝人生冷暖,唱红周仁回府,屈为卧虎令,如临坐窑苦,期待人月圆日,和氏璧完归玉镜台,甘愿杀身成仁斩经堂,心驰神往但求花厅相会,创任派风韵,留千秋绝唱,痛失玉虎坠!

上一篇:县中医院: 缅怀革命先烈 勇攀三峡之巅

下一篇:没有了